除了建设特高压电网,实现清洁电力的远距离跨省跨区输送之外,提出全面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等分布式电源建设,发展以清洁能源为主的分布式发电就地消纳用能模式。
第三产业用电10.51亿千瓦时,同比增长8.10%。该局排除万难确保了500千伏回隆输变电、首回110千伏海底电缆建设等10项重点电网工程项目有序投运,初步形成两中心、四分区网架结构(即以500千伏蝶岭站、回隆站为中心,形成东、南、西、北四个片区的主干电网),显著提升了电网的供电能力
随着汇通能源装机4.95万千瓦的二期风电项目、装机容量2千瓦的九十九泉风光同场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、装机容量3千瓦的巴音二期风光同场太阳能发电项目的相继并网发电,加上之前建设的7个风电项目和华伊卓资热电80千瓦火电项目,卓资县累计并网的火电、风电、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突破140万千瓦,电力产业已成为卓资的支柱产业随着汇通能源装机4.95万千瓦的二期风电项目、装机容量2千瓦的九十九泉风光同场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、装机容量3千瓦的巴音二期风光同场太阳能发电项目的相继并网发电,加上之前建设的7个风电项目和华伊卓资热电80千瓦火电项目,卓资县累计并网的火电、风电、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突破140万千瓦,电力产业已成为卓资的支柱产业同时,随着工业经济回升,2016年全年浙江工业用电累计2761亿千瓦时,增长6.85%,同比提高7.3个百分点。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26亿千瓦时,同比增长9.5%。从国家电网浙江省电力公司获悉,2016年,浙江全社会用电量稳步增长,达到3873亿千瓦时,同比增长8.98%,增幅位居东部沿海发达省份第一。
第二产业用电量2815亿千瓦时,同比增长6.7%。在全行业用电分析中,2016年增幅排在前三位的是金融、房地产、商务及居民服务业,交通运输、仓储、邮政业,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,与去年相比增幅分别为20.30%,18.98%,17.09%。此外,105个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项目,为社会资本参与增量配电业务提供了示范,在这些试点项目中,除了工程公司、工业用户、科技公司、节能公司、环保公司、服务企业等社会企业不断加入外,各大发电集团改变了等待观望的态度,纷纷试水配售电业务。
2016年,全国包括直接交易在内的市场化交易电量突破1万亿千瓦时,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9%。在南方电网区域,2016年1~10月,共组织省内市场化交易电量1326.2亿千瓦时,占网内售电量19.5%,全网全年市场化交易电量规模约1440亿千瓦时,同比增长94%。中发9号文件出台后,试点范围逐步扩大到除西藏以外的所有省级电网和华北区域电网,2017年上半年输配电价核定工作将全面完成。截至2017年1月,输配电价改革试点省份扩大到除西藏、港、澳、台以外的全部省份,已有21个省(区、市)开展了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,9个省(区、市)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了售电侧改革试点,3个省 (区)开展了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试点,形成了以综合试点为主、多模式探索的格局。
同时,向社会资本放开配售电业务的进程也在加快,竞争性电力市场初具规模。同时,也为降低工商业用能成本、稳定经济增长作出了积极贡献,2016年我国企业用电成本减少约1000亿元,占2016年供给侧改革降成本近万亿元的10%。
输配电价改革试点近乎实现省级电网全覆盖,为电力市场交易奠定了坚实基础。2016年,广东率先在全国进行有售电公司参与的月度集中竞价。2016年,《关于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工作的通知(征求意见稿)》发布,煤电机组发电量由非市场化电量和市场化交易两部分组成,市场化交易电量逐步扩大规模,通过直接交易等市场化方式形成,发电企业与售电企业、用户签订发购电协议。共有15138家次电力用户通过交易平台参与电力直接交易,通过北京及省级电力交易平台分别实现电力直接交易电量353亿千瓦时、4740亿千瓦时,合计5093亿千瓦时,总规模为2015年的2.6倍。
但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推进,特别是电力市场建设的诸多尝试,我国电力市场的供需结构、主体和行为等发生深刻变化。南方电网公司通过输配电价改革、落实煤电价格联动、开展市场化交易等,累计为用户节约用电成本241.5亿元。展望2017年,我国电力市场建设则依然任重道远。然而,不管如何,在我国拉开能源体制改革特别是市场化改革大幕的最近几年,电力市场是最热闹的领域,改革犹如一把火,点燃了所有市场参与主体、关联主体的主动或者被动热情,2017年的电力市场仍然会越烧越旺。
华电集团企法部主任陈宗法认为,2016年初,燃煤发电上网电价下降了3分/千瓦时,再加上2015年下调2分/千瓦时的翘尾影响,影响发电利润超过千亿元。2016年成交电量159.8亿千瓦时,平均结算价差从4月的-147.926厘/千瓦时,一路回落至9月的-37.421厘/千瓦时,呈现出价跌量升的局面,发电企业整体让利空间围绕1.5亿元/月波动。
2016年,在国家电网经营区域内,市场交易电量同比增长58.8%,市场交易电量占售电量比例达到22%。回顾2016年,我国电力市场建设从制度顶层设计、计划向市场转变、市场主体培育、交易组织、降低工商业用电成本等诸多方面,取得了可喜成绩。
2016年10月,进入广东售电目录的企业达到210家2016年,广东率先在全国进行有售电公司参与的月度集中竞价。在南方电网区域,2016年1至10月,共组织省内市场化交易电量1326.2亿千瓦时,占网内售电量19.5%,全网全年市场化交易电量规模约1440亿千瓦时,同比增长94%。据国家电网体改办副主任魏玢透露,2017年,国家电网将争取市场化交易电量突破1万亿千瓦时。南方电网公司通过输配电价改革、落实煤电价格联动、开展市场化交易等,累计为用户节约用电成本241.5亿元。2016年12月,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出台了《省级电网输配电价定价办法》,明确了省级电网共用网络输配电价制定的原则和方法,并建立了对电网企业的激励和约束机制。
利用跨省区电力交易机制,实现西电东送增送市场化电量164.7亿千瓦时,同比增长170.1%,为发电企业增收31.4亿元。每度电平均降低电价约7.23分,为用户节约电费超过573亿元。
但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推进,特别是电力市场建设的诸多尝试,我国电力市场的供需结构、主体和行为等在发生不断变化。可以预见,我国电力市场建设将越来越完善,参与主体将越来越广泛,市场交易规模将越来越大,电力市场化之火,将越烧越旺。
回顾2016年,我国电力市场建设从制度顶层设计、计划向市场转变、市场主体培育、交易组织、降低工商业用电成本等诸多方面,取得了可喜成绩。电力交易机构组建工作也在快速推进,为电力市场化交易搭建了公平规范的交易平台。
同时,向社会资本放开配售电业务的进程也在加快,竞争性电力市场初具规模。市场化速度和主体参与热情超出预期本轮电力体制改革的动力,或者说电力市场建设的动力,是中央希望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,发挥市场在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。然而,市场电量无底线降价、比重无序扩大,再加上电煤价格的持续上扬,我国发电企业的生存空间承受了多重挤压。共有15138家次电力用户通过交易平台参与电力直接交易,通过北京及省级电力交易平台分别实现电力直接交易电量353亿千瓦时、4740亿千瓦时,合计5093亿千瓦时,总规模为2015年的2.6倍。
2016年10月,进入广东售电目录的企业达到210家。许多政策空白需要及时填补,许多走偏的改革行为需要及时纠正。
这种改革动力的演变带来了一好一坏两个结果,好的是,市场建设速度和规模超出了预期,坏的是,市场建设的目标和手段离初衷越来越远。输配电价改革试点实现省级电网全覆盖,为电力市场交易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截至2017年1月,输配电价改革试点省份扩大到除西藏、港、澳、台以外的全部省份,已有21个省(区、市)开展了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,9个省(区、市)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了售电侧改革试点,3个省(区)开展了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试点,形成了以综合试点为主、多模式探索的格局。展望2017年,坚持市场化改革、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、逐步扩大市场化电量比例、加快电力电量平衡从以计划手段为主向以市场手段为主转变,仍然是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市场建设的重要内容。
2016年,我国电力市场供大于需的格局仍未发生改变。2016年,《关于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工作的通知(征求意见稿)》发布,煤电机组发电量由非市场化电量和市场化交易两部分组成,市场化交易电量逐步扩大规模,通过直接交易等市场化方式形成,发电企业与售电企业、用户签订的发购电协议。展望2017年,我国电力市场建设依然长路漫漫、荆棘丛生。省级层面,南方电网公司营业范围内,云南、贵州、广东、广西、海南五省(区)全部以股份制形式成立了电力交易机构;国家电网公司范围内,山西、湖北、重庆三省(市)也完成了股份制电力交易机构组建工作。
规模继续扩大后的理性思考应该说,纵观2016年,全国各区域、各省通过综合考虑经济结构、电源结构、电价水平、送受电规模、市场基础等因素,结合本地实际情况,不断推进发用电计划改革,加快了市场化改革进程。展望2017年,随着发用电计划的不断放开,我国电力市场化交易规模将不断扩大。
其中,北京电力交易中心组织市场化交易近160笔,2000余家市场主体登录平台参与了交易,全年完成省间市场交易电量1918亿千瓦时,相当于北京、天津两地全年用电量之和。《售电公司准入与退出管理办法》和《有序放开配电网业务管理办法》相继出台,建立了市场主体准入退出机制和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监管制度。
从电力体制改革试点运行情况来看,全国各地电力市场试点建设热闹非凡。但是,改革落到地方的实际行动上,动力变成了通过电力市场降低电价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,改善投资环境,防止经济下滑。
网友点评
已有0条点评 我要点评